第四章 楊老夫子
關燈
小
中
大
靜心齋暖閣裏,俞達心坐下來嘆了口氣,對俞福道:“今日福叔受小人之辱,都是達心之過啊。”
俞福忙道:“侯爺言重了,老奴挨幾句罵算不上什麽。他們父子胡攪蠻纏,不過是想渾水摸魚罷了。”
俞達心眉頭擰做一團,把身子靠在椅背上,過了許久喃喃道:“要是謹言還在就好了……”
俞福把杯中殘茶倒掉,換了新茶,輕輕說道:“侯爺沒了謹言少爺,可還有孫子!”
俞達心一震,猛地坐直身子,沈聲道:“福叔慎言!”
俞福道:“侯爺,那孩子畢竟是您的親孫子。”
俞達心臉一沈,道:“那孩子來歷不明,與俞家沒有半點瓜葛,此事切勿再提!”
俞福垂下眼皮:“老奴明白侯爺的心思,侯爺心中早有計較,老奴就不多說了,就是怕夜長夢多,那些人狗急跳墻。”
俞達心重重的哼了一聲:“他們不敢!”
俞福白眉微微一動:“老奴活了七十多年,見過的人無數,有沒有膽子,一眼便能看出來。”
俞達心不置可否,呷了口茶道:“楊老夫子那邊準備的如何?”
俞福道:“都準備好了,昨日老奴帶著侯爺的名帖,又送了禮物過去,楊老夫子當面應承了。”
俞達心滿意的點點頭:“如此便好,其餘的你再安排一下吧。”
夜已深,俞守業書房中依舊燈火通明,兩個兒子良仁、良義站在一旁,看父親背著手在寬大的書房裏來回踱步,大氣也不敢出。
這時,書房門一開,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走了進來,相貌長的還算端正,只是生了一雙三角眼,白眼上翻,顯得傲氣凜人,正是俞守業三子俞良才。
俞守正登時面露笑意:“良才回來了,先坐下歇歇。”
俞良才應了聲“是”,便大喇喇的坐在椅子上,兩位哥哥看都沒看一眼。
俞守業問道:“良才,那邊有何動靜?”
俞良才道:“俞福那老家夥這幾日忙前忙後的,說是請了楊世宣楊老大人來莊上。”
楊世宣?請他來作甚?俞守業手撚胡須,踱了幾步道:“楊大人告老還鄉,龍川府上至將軍下至士紳,誰都要給幾分面子,他這次請楊大人來無非是想壯壯門面,讓咱們知道他還不是廢物。”
俞良仁插口道:“前些日子族裏修葺書院,要請楊老大人來主持,這到是件大好事。”
俞良才翻了翻眼皮,不屑的道:“這是爭位子又不是讀書考試,姓楊的名聲再大,能管得著咱們俞家的事麽?”
俞守業點頭道:“良才說的對,咱們俞家的家事,楊大人不會牽涉過深。”
“爹爹,我看這事不能再拖了,十三個長老裏最少也有七個是咱家的人,春社當日務必逼著那老家夥開口,省的夜長夢多。”俞良才三角眼閃過一絲陰狠:“先下手為強,實在不行,到時候……”
俞守業腮邊肌肉一鼓:“真到了那個地步,為父自然不會留情。”
一旁的俞良仁嘴唇動了動,似乎想說什麽,最終沒敢開口。
二月十七就是春社日,這一日大祭後土社神,祈禱來年五谷豐登。
俞氏族人和莊客們忙碌了幾日,將社廟布置一新,黃土墊道,備好各色祭品。
將軍坳早早的便熱鬧起來,附近村子的百姓絡繹不絕的趕來,沒有人願意錯過這一年之初最重要的日子。
通往將軍坳俞家莊的路上駛來一輛馬車,說駛來不如說走來,馬是毛色幹枯沒精打采的老馬,車是一輛破舊的板車,吱吱呀呀的向前磨蹭著。
俞越坐在馬車上,剛換的簇新袍子讓他覺得渾身不自在,脖頸後老是癢癢的,總也忍不住要撓幾下。
土路坑窪不平,馬車走的愈發的吃力,咯吱咯吱的幾乎就要散架。
俞越抓著車幫,梗著脖子對趕車的劉三道:“三哥,慢些走,顛得骨頭都酥了。”
劉三回頭道:“越少爺忍忍吧,就咱這馬車,再平的路也能顛出尿來。”
俞越愁眉苦臉的小聲嘀咕:“春社有什麽好瞧的,不如在店裏好玩。”
沈墨翻起眼皮,提高聲音對劉三道:“劉三,快些走,莫要誤了時辰。”
劉三沖俞越撇撇嘴,應道:“好咧,掌櫃的您坐穩了,越少爺小心屁股。”說著手一抖,打了個清脆的響鞭,那匹老馬稀溜溜叫了幾聲,腳步明顯快了些。
“青天藍天老黃天,老天爺殺人無深淺。”
劉三揮舞馬鞭,扯著嗓子唱了起來,聲音高亢有力,如同半空中扔下塊石頭,在黃禿禿的丘坡上潑辣辣的翻滾著。劉三的嗓子略有些嘶啞,卻有透著一股蒼涼。
俞越嘿嘿一笑:“三哥唱的好曲!”說著騰的站起身來,雙腳釘在板車上,身子隨著馬車的顛簸搖搖晃晃,右手攏在耳邊,張口唱道:“三春的黃風數九的冰,難活不過人想人……”畢竟是少年人,聲音比劉三清脆敞亮,也悠揚婉轉了許多。
沈墨皺了皺眉,這孩子雜七雜八的東西一學就會,不單練拳、釀酒青出於藍,連這些鄉間俚曲唱起來也有模有樣,看來送他進書院是對的,修習武道名師難尋,讀書相對就容易多了,最怕文不成武不就,渾渾噩噩一生,自己罪過可就大了。
只聽劉三笑道:“越少爺唱的好,小的三樣絕活讓少爺學去兩樣啦,以後叫小的如何在苦茶鎮混。”
沈墨心中奇怪,問道:“你有那三樣絕活?”
劉三嘻嘻一笑:“掌櫃的莫當真,小的說著玩的。”
俞越坐下來,笑道:“劉三哥屠宰、趕車、唱小曲樣樣精通,躍馬嶺方圓幾十裏也找不出第二個來。”
沈墨微笑道:“唱小曲只算個消遣,另兩樣到都是安身立命的活計,足可養家糊口。”說著看了俞越一眼,又道:“不過要做出點事來,單憑這可不行。”
劉三道:“掌櫃的說的是,小的也就圖個養家糊口,可不敢有別的念想,娶個婆姨,生幾個娃,平平安安的便好,不似越少爺,將來要有大出息的。”
沈墨道:“知足常樂,這樣也好。”心中暗道:“我與秋娘何嘗不想讓越兒平安一生,可他命中註定絕不能庸庸碌碌。”
馬車還未走到社廟,祭祀典禮已經完畢了,社廟前密密麻麻的聚集了近千人,鬧哄哄的如同炸了鍋一般,幾十名仆從受托木盤,將社肉、社酒、社飯分給眾人。
一個春天沒沾過葷腥莊客農人們等的便是這一刻,捧著碩大的海碗喜笑顏開,有的偷偷把飯倒在布袋裏,捎回去給孩子們吃。
幾十位衣著整潔的男子站在社廟門前,小的十五六歲,大的也不過三十許,這些都是俞氏後輩子弟,沒有資格進入社廟。另有一位身穿青布袍的白須老者侍立在門前,這正是靖遠侯俞達心貼身老仆俞福。
社廟內,俞達心正陪著一位老者說話,那老者七十多歲,須發皆白,面色紅潤如嬰兒,精神十分矍鑠。
老者看著外面熱鬧的場面,手撚白須吟道:“年年迎社雨,淡淡洗林花。樹下賽田鼓,壇邊伺肉鴉。春醪酒共飲,野老暮相嘩。燕子何時至,長臯點翅斜。”
一首詠春社的詩念完,俞達心擊掌讚道:“好詩,好詩,不愧是龍川府百年來獨一位的探花郎!”
那老者擺擺手:“這可不是老朽作的,此乃梅臣大人興武三十三年的大作,寫春社的詩中堪稱第一。
俞達心道:“老夫子古稀之年仍如此博聞強記,殊為不易,恐怕年輕人也及不上您老人家。”
楊老夫子面露笑容:“侯爺過譽了,老夫子的稱呼可萬萬叫不得,若傳出去,讓人笑我楊世宣無知狂妄。”
俞達心奇道:“這有何叫不得的,以您的學問還稱不得夫子麽?”
楊世宣捋著長須道:“普天之下只有一人可稱夫子,就是天子之師費慎獨費老先生。”
俞達心恍然大悟:“費老聖人一言而為天下法,萬人敬仰,自然是當仁不讓。”
楊世宣頷首道:“侯爺請想,有他老人家在,誰敢稱夫子?”
俞達心道:“達心以為,論博學多才,詩文策論,當今天下能勝過您老人家的屈指可數,更何況您又是兩朝元老,先帝和當今聖上都曾多次金口褒揚,大玄官員中能如您老人家這般榮寵的少之又少,稱夫子也不為過。”
旁邊坐著的長老俞達智插口道:“‘誰道龍川無名士,世宣一人足矣’先帝爺金口玉言,整個龍川府的人都跟著臉上有光。”
這是楊世宣平生最得意之事,忍不住哈哈大笑,連連擺手道:“不敢當,不敢當,先帝是在勉勵老夫,我楊世宣可萬萬當不起這句話。”說道此處,收起笑容,嘆道:“與慎獨先生生於同時,大幸也,亦大不幸也。”
俞達心愕然道:“老夫子何出此言?”
楊世宣道:“你我一輩若有機緣,或能觀慎獨先生之風采,聆聽先生之教誨,可謂大幸;苦讀一生,讀萬卷書,作千篇文,卻不及慎獨先生一字一句,豈非不幸歟?”
“非但如此,費先生的幾位弟子也都是當世大才,尤其陸宜陸適之,少年成名,文采風流,兩辭帝詔不入仕,風骨傲然,名滿天下。”楊世宣說著搖了搖頭,“侯爺請看,連弟子也如此出色,天下無人可比。”
俞達心嘆道:“世人都道文人相輕,我看此言不實,您老人家有此一論,虛懷若谷,足可當夫子二字。”
陪坐的長老們紛紛附和,讚頌楊老夫子心胸寬廣,高風亮節。
楊世宣撚須而笑,雖然嘴上連稱不敢,心裏卻十分受用。
俞達心道:“咱們龍川府一向文風不彰,少年人大多務農從軍,讀書人甚少,古人有雲,文章經國之大業,詩文之學萬不可廢。”
楊世宣頻頻點頭:“不學文則愚,不學詩則鄙,文章千古事,於國於民都是大事。”
俞達心嘆了口氣,接著道:“可我俞家百年來人才雕零,連個舉人都未中過,實在令人汗顏。”
註:年年迎社雨,淡淡洗林花。樹下賽田鼓,壇邊伺肉鴉......宋梅堯臣《春社》,此處借用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俞福忙道:“侯爺言重了,老奴挨幾句罵算不上什麽。他們父子胡攪蠻纏,不過是想渾水摸魚罷了。”
俞達心眉頭擰做一團,把身子靠在椅背上,過了許久喃喃道:“要是謹言還在就好了……”
俞福把杯中殘茶倒掉,換了新茶,輕輕說道:“侯爺沒了謹言少爺,可還有孫子!”
俞達心一震,猛地坐直身子,沈聲道:“福叔慎言!”
俞福道:“侯爺,那孩子畢竟是您的親孫子。”
俞達心臉一沈,道:“那孩子來歷不明,與俞家沒有半點瓜葛,此事切勿再提!”
俞福垂下眼皮:“老奴明白侯爺的心思,侯爺心中早有計較,老奴就不多說了,就是怕夜長夢多,那些人狗急跳墻。”
俞達心重重的哼了一聲:“他們不敢!”
俞福白眉微微一動:“老奴活了七十多年,見過的人無數,有沒有膽子,一眼便能看出來。”
俞達心不置可否,呷了口茶道:“楊老夫子那邊準備的如何?”
俞福道:“都準備好了,昨日老奴帶著侯爺的名帖,又送了禮物過去,楊老夫子當面應承了。”
俞達心滿意的點點頭:“如此便好,其餘的你再安排一下吧。”
夜已深,俞守業書房中依舊燈火通明,兩個兒子良仁、良義站在一旁,看父親背著手在寬大的書房裏來回踱步,大氣也不敢出。
這時,書房門一開,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走了進來,相貌長的還算端正,只是生了一雙三角眼,白眼上翻,顯得傲氣凜人,正是俞守業三子俞良才。
俞守正登時面露笑意:“良才回來了,先坐下歇歇。”
俞良才應了聲“是”,便大喇喇的坐在椅子上,兩位哥哥看都沒看一眼。
俞守業問道:“良才,那邊有何動靜?”
俞良才道:“俞福那老家夥這幾日忙前忙後的,說是請了楊世宣楊老大人來莊上。”
楊世宣?請他來作甚?俞守業手撚胡須,踱了幾步道:“楊大人告老還鄉,龍川府上至將軍下至士紳,誰都要給幾分面子,他這次請楊大人來無非是想壯壯門面,讓咱們知道他還不是廢物。”
俞良仁插口道:“前些日子族裏修葺書院,要請楊老大人來主持,這到是件大好事。”
俞良才翻了翻眼皮,不屑的道:“這是爭位子又不是讀書考試,姓楊的名聲再大,能管得著咱們俞家的事麽?”
俞守業點頭道:“良才說的對,咱們俞家的家事,楊大人不會牽涉過深。”
“爹爹,我看這事不能再拖了,十三個長老裏最少也有七個是咱家的人,春社當日務必逼著那老家夥開口,省的夜長夢多。”俞良才三角眼閃過一絲陰狠:“先下手為強,實在不行,到時候……”
俞守業腮邊肌肉一鼓:“真到了那個地步,為父自然不會留情。”
一旁的俞良仁嘴唇動了動,似乎想說什麽,最終沒敢開口。
二月十七就是春社日,這一日大祭後土社神,祈禱來年五谷豐登。
俞氏族人和莊客們忙碌了幾日,將社廟布置一新,黃土墊道,備好各色祭品。
將軍坳早早的便熱鬧起來,附近村子的百姓絡繹不絕的趕來,沒有人願意錯過這一年之初最重要的日子。
通往將軍坳俞家莊的路上駛來一輛馬車,說駛來不如說走來,馬是毛色幹枯沒精打采的老馬,車是一輛破舊的板車,吱吱呀呀的向前磨蹭著。
俞越坐在馬車上,剛換的簇新袍子讓他覺得渾身不自在,脖頸後老是癢癢的,總也忍不住要撓幾下。
土路坑窪不平,馬車走的愈發的吃力,咯吱咯吱的幾乎就要散架。
俞越抓著車幫,梗著脖子對趕車的劉三道:“三哥,慢些走,顛得骨頭都酥了。”
劉三回頭道:“越少爺忍忍吧,就咱這馬車,再平的路也能顛出尿來。”
俞越愁眉苦臉的小聲嘀咕:“春社有什麽好瞧的,不如在店裏好玩。”
沈墨翻起眼皮,提高聲音對劉三道:“劉三,快些走,莫要誤了時辰。”
劉三沖俞越撇撇嘴,應道:“好咧,掌櫃的您坐穩了,越少爺小心屁股。”說著手一抖,打了個清脆的響鞭,那匹老馬稀溜溜叫了幾聲,腳步明顯快了些。
“青天藍天老黃天,老天爺殺人無深淺。”
劉三揮舞馬鞭,扯著嗓子唱了起來,聲音高亢有力,如同半空中扔下塊石頭,在黃禿禿的丘坡上潑辣辣的翻滾著。劉三的嗓子略有些嘶啞,卻有透著一股蒼涼。
俞越嘿嘿一笑:“三哥唱的好曲!”說著騰的站起身來,雙腳釘在板車上,身子隨著馬車的顛簸搖搖晃晃,右手攏在耳邊,張口唱道:“三春的黃風數九的冰,難活不過人想人……”畢竟是少年人,聲音比劉三清脆敞亮,也悠揚婉轉了許多。
沈墨皺了皺眉,這孩子雜七雜八的東西一學就會,不單練拳、釀酒青出於藍,連這些鄉間俚曲唱起來也有模有樣,看來送他進書院是對的,修習武道名師難尋,讀書相對就容易多了,最怕文不成武不就,渾渾噩噩一生,自己罪過可就大了。
只聽劉三笑道:“越少爺唱的好,小的三樣絕活讓少爺學去兩樣啦,以後叫小的如何在苦茶鎮混。”
沈墨心中奇怪,問道:“你有那三樣絕活?”
劉三嘻嘻一笑:“掌櫃的莫當真,小的說著玩的。”
俞越坐下來,笑道:“劉三哥屠宰、趕車、唱小曲樣樣精通,躍馬嶺方圓幾十裏也找不出第二個來。”
沈墨微笑道:“唱小曲只算個消遣,另兩樣到都是安身立命的活計,足可養家糊口。”說著看了俞越一眼,又道:“不過要做出點事來,單憑這可不行。”
劉三道:“掌櫃的說的是,小的也就圖個養家糊口,可不敢有別的念想,娶個婆姨,生幾個娃,平平安安的便好,不似越少爺,將來要有大出息的。”
沈墨道:“知足常樂,這樣也好。”心中暗道:“我與秋娘何嘗不想讓越兒平安一生,可他命中註定絕不能庸庸碌碌。”
馬車還未走到社廟,祭祀典禮已經完畢了,社廟前密密麻麻的聚集了近千人,鬧哄哄的如同炸了鍋一般,幾十名仆從受托木盤,將社肉、社酒、社飯分給眾人。
一個春天沒沾過葷腥莊客農人們等的便是這一刻,捧著碩大的海碗喜笑顏開,有的偷偷把飯倒在布袋裏,捎回去給孩子們吃。
幾十位衣著整潔的男子站在社廟門前,小的十五六歲,大的也不過三十許,這些都是俞氏後輩子弟,沒有資格進入社廟。另有一位身穿青布袍的白須老者侍立在門前,這正是靖遠侯俞達心貼身老仆俞福。
社廟內,俞達心正陪著一位老者說話,那老者七十多歲,須發皆白,面色紅潤如嬰兒,精神十分矍鑠。
老者看著外面熱鬧的場面,手撚白須吟道:“年年迎社雨,淡淡洗林花。樹下賽田鼓,壇邊伺肉鴉。春醪酒共飲,野老暮相嘩。燕子何時至,長臯點翅斜。”
一首詠春社的詩念完,俞達心擊掌讚道:“好詩,好詩,不愧是龍川府百年來獨一位的探花郎!”
那老者擺擺手:“這可不是老朽作的,此乃梅臣大人興武三十三年的大作,寫春社的詩中堪稱第一。
俞達心道:“老夫子古稀之年仍如此博聞強記,殊為不易,恐怕年輕人也及不上您老人家。”
楊老夫子面露笑容:“侯爺過譽了,老夫子的稱呼可萬萬叫不得,若傳出去,讓人笑我楊世宣無知狂妄。”
俞達心奇道:“這有何叫不得的,以您的學問還稱不得夫子麽?”
楊世宣捋著長須道:“普天之下只有一人可稱夫子,就是天子之師費慎獨費老先生。”
俞達心恍然大悟:“費老聖人一言而為天下法,萬人敬仰,自然是當仁不讓。”
楊世宣頷首道:“侯爺請想,有他老人家在,誰敢稱夫子?”
俞達心道:“達心以為,論博學多才,詩文策論,當今天下能勝過您老人家的屈指可數,更何況您又是兩朝元老,先帝和當今聖上都曾多次金口褒揚,大玄官員中能如您老人家這般榮寵的少之又少,稱夫子也不為過。”
旁邊坐著的長老俞達智插口道:“‘誰道龍川無名士,世宣一人足矣’先帝爺金口玉言,整個龍川府的人都跟著臉上有光。”
這是楊世宣平生最得意之事,忍不住哈哈大笑,連連擺手道:“不敢當,不敢當,先帝是在勉勵老夫,我楊世宣可萬萬當不起這句話。”說道此處,收起笑容,嘆道:“與慎獨先生生於同時,大幸也,亦大不幸也。”
俞達心愕然道:“老夫子何出此言?”
楊世宣道:“你我一輩若有機緣,或能觀慎獨先生之風采,聆聽先生之教誨,可謂大幸;苦讀一生,讀萬卷書,作千篇文,卻不及慎獨先生一字一句,豈非不幸歟?”
“非但如此,費先生的幾位弟子也都是當世大才,尤其陸宜陸適之,少年成名,文采風流,兩辭帝詔不入仕,風骨傲然,名滿天下。”楊世宣說著搖了搖頭,“侯爺請看,連弟子也如此出色,天下無人可比。”
俞達心嘆道:“世人都道文人相輕,我看此言不實,您老人家有此一論,虛懷若谷,足可當夫子二字。”
陪坐的長老們紛紛附和,讚頌楊老夫子心胸寬廣,高風亮節。
楊世宣撚須而笑,雖然嘴上連稱不敢,心裏卻十分受用。
俞達心道:“咱們龍川府一向文風不彰,少年人大多務農從軍,讀書人甚少,古人有雲,文章經國之大業,詩文之學萬不可廢。”
楊世宣頻頻點頭:“不學文則愚,不學詩則鄙,文章千古事,於國於民都是大事。”
俞達心嘆了口氣,接著道:“可我俞家百年來人才雕零,連個舉人都未中過,實在令人汗顏。”
註:年年迎社雨,淡淡洗林花。樹下賽田鼓,壇邊伺肉鴉......宋梅堯臣《春社》,此處借用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